"教育"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,并不陌生。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?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? 获得知识?掌握技能? 取得成功?赢得尊重? 还是,享受乐趣……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·莱文曾说过:“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,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,这才是真正的教育。” 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,也许,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…… 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 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一句“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,我就是哈佛的校长”,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·吉尔平·福斯特。 世界越来越小,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,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。 我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,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,让通讯变得快捷,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。 所以,我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,因此,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。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,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。语言只是一种工具,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,他国的人文与生活。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,才能更加宽容,才能更加坦荡。实际上,接受彼此的不同,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“了解世界”的重点。 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 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理查德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,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。 他曾说:“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,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。” 因为他认为,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,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,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。 理查德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《大学的工作》中这样提到:“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,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,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,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。” 这就是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最大区别,也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的弊端。在中国,从幼儿园到小学、大学、再到研究生,一直都强调填鸭式教育死记硬背,结果导致中国教育培养出的基本都是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,而美国教育是启发式个性化的教育,是侧重通识教育,培养通才。 现如今中国教育需要侧重于培养出兴趣丰富、人格完整、头脑健全的通识人才、思辨型人才、具备全脑综合思维能力的人才! 教育不改变生活环境 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大卫·福斯特·华莱士 2005年,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·福斯特·华莱士曾在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。 华莱士是在西方有卓越影响力的作家,被誉为“近20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作家”。 演讲的一开头,他讲了一个小故事:“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。老鱼打招呼道:早上好,孩子们。这水怎么样?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,终于,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:什么是“水”?” 演讲中提到,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,赶赴办公室,应付8-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。然后去超市、做饭,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。因为,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,再来一遍。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,形成无意识的惯性:无意识地翻手机、给生活加速、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、忽略身边的人和事、冷漠、愤怒、抱怨,而不自知。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,生活在“水”中太长时间,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。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学会从多角度、多视野去认知和思考事物,成为具有全脑思维能力的通识人才,实现个人价值的大幅提升,就要善于平衡左右脑的综合运用,不能发生“偏科”。 简单来说,你既要学会做科学家,也要能够做艺术家。做到:凡是晦涩的东西,学会用生动的方式去表达;凡是创意的东西,必须有严谨的逻辑做支撑。 这是一项顶级稀缺的能力,大多数人若能把其中一项掌握熟练,就已经能取得很不错的成就。但如果能把两者做到兼得,那一定是前途无量。 教育能让你活得幸福幸福 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泰勒·本·沙哈尔 哈佛大学的《幸福课》风靡全球,教授这门课的泰勒·本·沙哈尔教授认为:“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”。 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: 1. 不断问自己问题。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,然后,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。 2. 相信自己。怎么做到?通过每一次解决问题、接受挑战,通过视觉想像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,也相信他人。 3. 学会接受失败。否则,你永远不会成长。 4.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。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,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。 5. 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。其中,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。 6. 记录生活。 7. 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,学会感激。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。 8. 简化生活。贵精不贵多。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! 9. 幸福的第一要素是:亲密关系。这是人的天性需求,所以,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。 10. 充分休息和运动。 11. 做事有三个层次:工作、事业、使命。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。 12. 记住:只有自己幸福,才能让别人幸福。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。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呢? 就像Wallace在演讲中说到的: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,而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——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,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,不是“我”被杂乱、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,而是生活由“我”掌控。 真正的教育,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、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、终身学习的基础。 学会思考、选择,拥有信念、自由,这是教育的目的,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! 其实中国的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教孩子什么知识,而在于教育的结构与方式上给孩子太多的指定和标准化答案。我们知道现代科技越来越重视人的思维能力与创新力,但现存的教育方式却严重地妨碍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。 很多优秀的孩子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适应教育环境与方式,用孩子的智力穿着大人沉重的靴子走路,学习效果事半功倍。 因此,在孩子教育的方向选择问题上,如何因脑施教、科学育人?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具有全脑思维能力的通识人才?成为每个家长的必修课! 脑科学研究表明:大脑分为左右脑,科学家都具备左脑思维优势,艺术家都具备右脑思维优势,宇航员要具备全脑思维优势……那么,您的孩子呢? 您了解您的孩子吗? 想一想,孩子对音乐有天赋,但是家长没有了解到孩子的天赋,就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的兴趣班,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,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,反而给孩子造成了过大的压力和负担。 想要了解孩子,认识到孩子的天赋,就得从“脑”开始。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麦克理兰博士阐明了:孩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,取决于大脑优势!所以孩子能否成材,关键在于大脑优势的及早发现!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开始关注脑科学的研究,历经数十年的研发,一款同时评测大脑功能和心智功能状况的高科技智能设备:智导星球全脑心智功能测评系统应运而生。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孩子的大脑优势,了解孩子的天赋潜能、认知、性格,心理品质和心理状态等,还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孩子指明正确的培养方向和科学训练方法!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扬长带短、因脑施教和科学育人! 中国教育改革 “任重而道远”,但不可否认,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。 目前中国教育加速进入“3.0智能+”时代,希望我们的智导星球全脑心智功能测评系统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。 《智导星球》全脑心智功能测评系统势必助力中国教育,了解孩子天赋,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,培养更多拥有全脑思维能力的人。 |
热点资讯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