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科技的进步,社会的发展,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对于吃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,现如今大家非常喜欢出去吃饭,一般首选就是火锅烧烤,吃火锅当然是海底捞,毕竟海底捞是出了名的服务好, 让每个去吃饭的人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。“海底捞”现在几乎成了餐饮业的龙头老大。 提起“海底捞”,还是有不少人会想起红极一时的“小肥羊”,毕竟“小肥羊”是餐饮业第一个以火锅连锁红遍全国的餐饮。那红遍全国的“小肥羊”究竟为何突然“消失”,其中有什么内情吗?当时的“小肥羊”又是如何红火起来的呢?导致“小肥羊”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? 一、“小肥羊”是如何发家的 或许现在提起“小肥羊”除了那几代人外,大家都已经没有印象了,吃火锅大多数想起来的都是“海底捞”,因为海底捞除了火锅好吃,服务也是非常好的。“小肥羊”是什么,大家表示没有听过。那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“小肥羊”的发家史。 “小肥羊”是1999年8月,在包头诞生的,“小肥羊”的创始人名字叫做张刚。张刚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,父母都是普通人家,张刚从小生活条件还算是可以,但是张刚学习一般,所以在17岁的时候,上了一所技校。想要学一技之长,好和父母一样进厂工作,以后再找个媳妇,像父母一样平凡地度过这一生。 但是张刚在接触过做生意后,突然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想法,自己只是摆摊卖了十几天的喇叭裤,就赚了将近300元,那时的人均工资才40-50元。不甘平凡的张刚毅然决然地从做了四年的工厂辞职,辞职后的张刚先后做过服装、手机信息台等工作。在一次出差途中,张刚偶然吃到一种不用蘸料的火锅,瞬间感觉自己找到了新出路。 于是张刚买下了这种火锅的配料,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内蒙古的,结合当地的羊肉等,加上许多调料,研制出一种新的配方。于是在包头开了第一家“小肥羊”火锅,该火锅不用蘸料,羊肉久煮不老,吸引了许多的客户,开业后,生意异常火爆。 张刚抓住时机在包头连开2家分店,依然没有满足当时市场的需求。于是张刚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,想要跟把“小肥羊”开遍全国,毕竟对于美食的追求,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。张刚说做就做,在第二年“小肥羊”就开始走向全国,首先进驻的就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这些比较大的城市,并且随着入驻的成功,让张刚更加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。 到02年的时候“小肥羊”就以3天一家分店的速度开起来了,那时候的“小肥羊”日营业非常之高,大约有17万元,一年的营业额更是到达25亿元。小肥羊简直就是餐饮业的一匹黑马,冲进了人们的视线。到04年的时候,“小肥羊”在全国已经有700多家分店,说是全国分店最多,一点都不夸张。 什么“麦当劳”“必胜客”根本就比不过“小肥羊”。那时的人们,只要出去吃饭,就会去“小肥羊”。“小肥羊”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出去吃饭的标配,又好吃又有面子。 二、“小肥羊”为何突然败落 随着“小肥羊”在国内国外的疯狂扩张,张刚似乎也有些飘飘然,由于“小肥羊”的发展过于迅速,企业过于庞大,张刚请了专门的人员来与“小肥羊”的管理,本来是想更上一层楼,可是谁能想到,换人管理后,“小肥羊”的分店数量急剧下降。 其原因是因为新的管理人员改变了加盟方式,让本来一家亲的人员,慢慢变成了敌对模式,双方矛盾加剧。而适应不了新的管理模式的加盟商开始转投他处,再加上“小肥羊”新的管理者与老员工之间产生了矛盾,让一直跟随“小肥羊”的老人有了离开的想法。 慢慢的,曾经餐饮业的巨头开始走下坡路,或许有人会说盛极必衰,“小肥羊”发展得快,自然会出现许多问题,哪一个行业想要发展,都必须经历长时间的脱变后积累经验,才能长久,否则就是昙花一现。 或许就是这样的原因,在换了管理者之后,短短4年“小肥羊”分店在全国就只剩200多家了。小肥羊短时间的火爆,让许多人看到了餐饮行业的暴利,在“小肥羊”缩水的时候,许许多多的餐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。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“海底捞”,就是其中之一。 三、“小肥羊”的下场 “小肥羊”开始走下坡路之后,张刚虽然着急但是也毫无办法,毕竟做好一个口碑不容易,想要东山再起谈何容易。百胜抓住这个机会,想要把曾经红火的“小肥羊”收入囊中。或许大家对于百胜不太了解。百胜于1997年10月7日在美国成立,他的旗下有肯德基、麦当劳等产业。 双方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商议,最终百胜以46亿港元(1港元=0.813元人民币)收购小肥羊。收购成功后,百胜想要通过自己的管理方式,来拯救“小肥羊”每日下降的营业额。 百胜把快餐店的那一套管理方式用在了“小肥羊”身上。西式快餐和火锅文化的碰撞,专业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碰撞,在“小肥羊”身上体现。这样的改变并没有让“小肥羊”变得更好,反而因为不符合当时的火锅餐饮文化,慢慢地,“小肥羊”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。 “小肥羊”火锅从红火到消失,经历短短几年时间。对于大家来说,不管是“小肥羊”还是“海底捞”都没有关系,反正是一个吃饭的地方,毕竟随着社会的进步,吃饭的地方肯定只会越来越好。但对于一个餐饮企业来说,却是从兴盛走向衰败。 “小肥羊”的案例给广大的餐饮业敲响了一个警钟,不管是多么完美的管理和经营方式,都要符合餐饮行情,否则一切都是空谈。不适合的方案强行推广,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尾。大家对于曾经的“火锅一哥”事件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?我们可以说出来一起探讨一下。 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,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。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 |
热点资讯
点击排行